筑牢極端天氣防線 守護電力民生安全 |
|
|
|
在氣候變化引發極端天氣頻發的背景下,電力設施安全運行面臨嚴峻考驗。尼那電廠作為區域重要電力樞紐,承擔著保障周邊地區生產生活用電的重要職責。電廠始終堅守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初心,多年來持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,構建起“預警——搶險——防范”全鏈條應對體系,以責任與擔當筑牢極端天氣防護網,為社會民生提供可靠電力保障。 精準預警聯動 搶占防汛先機 尼那電廠深知極端天氣應對“早一分準備,少十分損失”,建立起覆蓋氣象、水文、調度多部門的聯動預警機制。電廠依托水情監測設施,實時采集流域降雨量、水位、流量等關鍵數據,每小時更新一次水情簡報。同時與地方氣象部門保持密切溝通,獲取精細化天氣預報,結合流域歷史水文資料研判汛情發展趨勢。 接到暴雨、山洪等預警信息后,電廠立即啟動分級應急響應機制:藍色預警時,加強值班力量,加密巡查頻次;黃色預警時,應急隊伍全員到崗,全面檢查搶險物資;橙色及以上預警時,停止非必要作業,所有人員進入戰備狀態。通過科學高效的預警聯動,確保在極端天氣來臨前完成人員集結、物資調度、設備檢查等戰前準備,為后續處置贏得寶貴時間。 一線搶險攻堅 筑牢安全屏障 面對強降雨突襲,電廠運行值班人員義無反顧沖向一線。每逢暴雨天氣,值班人員每 2 小時開展一次壩頂全面巡查,身披雨衣、手持強光手電,在泥濘濕滑的壩頂仔細排查每一處隱患,重點關注壩體滲漏、護坡沖刷、排水口堵塞等問題。一旦發現淤泥堆積影響排水、壩體出現散浸等險情,立即通過應急通訊系統上報,并做好現場標記。 日常防控筑基 夯實安全根基 隱患排查常態化。電廠將風險防控理念深度融入日常管理,構建起“班組日查、部門周查、電廠月查”的三級排查體系。運行班組24小時堅守監控崗位,密切關注機組運行參數、水位變化等數據,發現異常立即核查處置。維護團隊按照“分區負責、責任到人”原則,定期對排水設備、泄洪設施、大壩等開展專項檢查,每季度對交通廊道、右導墻、消力池等關鍵部位進行徹底清淤。 應急演練實戰化。為提升應急處置能力,電廠每年制定詳細的演練計劃,定期組織超標準洪水、山體滑坡等多場景實戰演練。演練前精心編制方案,明確各小組職責、處置流程和注意事項;演練中模擬真實險情,設置人員撤離、設備搶修、河道巡查等科目,檢驗應急隊伍的快速反應、協同作戰和現場處置能力。 在模擬強降雨引發山體滑坡的演練中,隨著“險情”發生,應急指揮小組迅速下達指令,巡查人員立即前往現場監測滑坡位移,疏散組有序組織周邊施工人員撤離,搶險組攜帶設備快速搭建臨時排水通道,整個過程緊張有序、銜接流暢。演練結束后,及時組織復盤總結,查找演練中暴露出的通訊不暢、物資調配不及時等問題,針對性優化應急預案,不斷提升應急處置實戰水平。 物資儲備規范化。電廠高度重視防汛物資儲備工作,專門設置應急物資存放區域,按照“滿足最大險情需求、略有富余”的原則,足額儲備沙袋、編織袋、排水泵、應急照明設備、救生衣、雨衣雨鞋等各類物資。建立防汛物資管理臺賬,詳細記錄物資名稱、數量、規格、存放位置、有效期等信息,實行“定點存放、定期校驗、定人管護”制度。 每月安排專業人員對搶險設備進行檢查調試,確保排水泵等設備性能完好,油料、電池等耗材充足。對超過使用期限的物資及時更新補充,損壞的設備及時維修更換。通過規范化的物資管理,確保極端天氣來臨時,各類搶險物資和設備能夠“拿得出、用得上、打得贏”,為搶險救援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資支撐。 尼那電廠以“防大汛、搶大險、保安全”為目標,通過精準預警、高效搶險、常態防控三維發力,持續完善極端天氣應對體系。未來,電廠將繼續優化應急管理機制,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和培訓,不斷深化風險防控能力建設,以更堅實的保障、更有力的舉措守護電力安全,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穩定動能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