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品牌采風】江畔晝夜織夢 |
|
|
|
|
江流無聲,而人聲鼎沸。我立于白馬航電項目的工區,眼見鋼鐵如林,機械如獸,吞吐著沙土與混凝土。這工地橫臥江畔,竟似一頭沉睡的巨獸,脊背上插滿了鋼筋鐵骨,呼吸間噴薄出人的汗水與機器的油氣。 白日里,太陽毒得很,照得鋼筋發燙,燙得人手不敢久觸。工人們卻似不覺,黝黑的脊背在日光下閃著油光,安全帽下的眼睛瞇成一條縫,專注于手中的活計。電焊的火花四濺,如同白日里開放的曇花,一現而滅,卻又連綿不絕。機器的轟鳴聲、鋼鐵的撞擊聲、工人的吆喝聲,混成一片,竟壓過了江水的奔流聲。 我見一老師傅,臉上溝壑縱橫,記錄著幾十年與鋼鐵打交道的歲月。他手持焊槍,如持畫筆,在鋼板上勾勒出細密而堅實的紋路。問他辛苦否,他咧嘴一笑,露出被煙草熏黃的牙齒:“這江上的風,工地的土,比老婆還親哩。”言罷,又俯身投入他的“畫作”中。 夜幕降臨,工地并未沉睡。巨大的探照燈將黑夜撕開一道道口子,燈光下,人影幢幢,依舊忙碌。江風起了,帶著水汽,稍稍驅散白日的燥熱。此刻的工地,竟顯出幾分魔幻的色彩——燈光如柱,刺破黑暗;電焊弧光,藍白閃爍,如星子墜地。 值夜班的青年技術員小吳,眼鏡片后的眼睛布滿血絲,卻仍緊盯著監控數據。“我們是在跟江水賽跑,”他說,“汛期不等人,工程進度更不等人。”他指向正在澆筑的樁體,“你看,那混凝土里摻著我們的睡眠呢。”語氣平淡,卻透著一股韌勁。 深夜,我暫離喧鬧的抗滑樁施工區域,信步至白馬大橋。回頭望,工地燈火通明,宛如白晝,倒映在江水中,被水流揉碎又聚攏。忽然悟得,這晝夜不息的場景,豈不正是“織夢”? 他們以鋼鐵為經,以混凝土為緯,在這古老的江畔編織著一個現代之夢。這夢關乎光明,關乎通途,關乎一方水土的未來。每一個焊點,每一次澆筑,每一聲吆喝,都是這巨夢的一個針腳。 天邊泛起魚肚白,新一班工人已然就位。晨光中,我看見那些沾滿油污與灰塵的臉上,有一種共通的神情——專注而篤定。他們或許不曾讀過多少詩書,卻用自己的汗水,在這江畔書寫著最壯美的詩篇。 江流依舊,而人世間的夢,正一寸寸地從藍圖走向現實。那些被歲月刻錄的時光印記,最終將沉入壩基,隱于廊道,與這白馬航電樞紐一道,成為江水永恒歌唱中的一個音符。 這或許就是建設者的使命:以當下之艱辛,織就未來之長夢。夢成之時,他們大多將默默離去,奔赴下一個需要他們的荒蕪之地。唯留下這鋼鐵巨構,鎮守江畔,繼續做著關于光明與通途的夢。 |
|
|
|
| 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
